
紧跟热点,用规划语言表达新理念、新方向
在8月28日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院团委特此举办学术沙龙“倾听90后的声音”,沙龙由院团委书记李星月主持,特邀三位新锐90后年轻职工作主题报告,陈桂秋院长、徐虹书记、赵鹏副院长、院规划技术副总监丁元、院副总建筑师姚欣作为点评嘉宾应邀出席,我院规划设计人员共80余人次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
报告一
■ GIS的1000个规划应用
■ 规划一分院 沈英杰 城乡规划学专业
沈英杰从GIS的规划基础应用(坐标转换等)、量化分析应用(双评价等)、大数据应用(手机信令等)、智能化建模应用(Python + Arcpy)四个方面逐步深入讲解,结合实际规划问题为例,以实际操作分析为引,着重分享自己学习、工作以来的GIS应用方法和经验。
报告二
■ 混乱的梦,未来公共空间的争夺——理论和参数化的结合
■ 园林二所 孙思玮 景观建筑专业
孙思玮认为在城市蔓延发展的大背景下,未来新型景观是否可以考虑摆脱传统地面与地形的制约去参与更多空中公共空间的竞争。他分享的初衷是通过实验性的项目研究去探索传统理论与参数化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由“混乱的都市主义”理论针对性的总结出适合方案中场地的设计原则,再通过设计原则来引导参数化设计的输入。通过这种“自下而上”方式得出的参数化造型输出,可以被理解为符合场地特性的未来景观刻画或是城市空间延展。并且理论上可以缓解场地内由于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成为增进居民交流,活动的场所。
报告三
■ 从《园冶》看中国古代建造价值观
■ 建筑工程分院 卢子心 建筑专业
卢子心结合中国古代经典建造案例,提出要想传承中国自己的建筑,青年建筑师既要往前看,也要往后看。向前看——探索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向后看——继承中国传统的精神、空间、文化内核。纵观古今,等级秩序极强的官式建筑已经启发不了新意,而民间建筑,特别是园林,因其灵活巧思,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性,《园冶》一书中,以具体的操作手法,阐述了建筑师的重要性,也让人对当今世界的价值判断进行重新思考。
最后陈院长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对几位新锐设计师的精彩报告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对在座年轻职工提出三点建议与期许:一是学会结合知识和智慧综合考虑,用眼界看问题,用逻辑思考问题,用知识解决问题;二是既要有专精本业的恒心,又要有跨界融合的理想,围绕规划生态化、艺术化、智慧化、韧性化和一体化的“五化”发展方向努力奋进;三是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陈院长鼓励院内年轻职工增进与资深职工的互动交流,做好经验智慧的传承,推动规划院不断向前发展。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